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又见创新券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6-01-12 10:50:20.0    

科技创新券:让企业真正受益

截至2015年12月3日,研发平台共计审核通过了923家企业及14家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券申请,发放总额度为4690万元。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研发平台”)推出的科技创新券让企业得到了实惠。据研发平台透露,截至2015年12月3日,研发平台共计审核通过了923家企业及14支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券申请,发放金额总额为4690万元。932家企业在全市各区县基本均有分布,其中浦东新区、闵行、嘉定三区的企业最多;行业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最多,而往年中小企业补贴申请企业以生物医药和制造业为主,相较而言,可以反映出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在上海的迅猛发展势头;企业人数不超过20人的小微企业超过半数(占52.76%),这些单位平均净资产130万元,显示上海科技创新券政策主要吸引了初创期的小微企业。


企业受益

“‘上海科技114’处理上海科技创新券电话近1000个。”研发平台工作人员表示,7月1日科技创新券正式开始使用,用户来电咨询如何使用、具体操作的明显增多。截至目前,实际在网上发生的订单数为239家企业的1161份订单,涉及服务机构86家,服务金额近689万元,均已被服务机构受理并跟进服务。

与以往的用户补贴政策相比,科技创新券有更多的优势:改变企业创新模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使用科技创新券可以及时准确了解科技服务发展的动态。此次科技创新券的发放与使用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用户在网上实时预约服务,服务完成后在网上登记,并在每年统一时间网上递交兑现申请。通过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各类企业和服务机构的服务动态,这将成为科技资源信息大数据的数据来源,同时也将改变和引导企业的创新消费和行为习惯,从而逐步实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结算等科技服务互联网新模式。

科技创新券扩大了收益范围和服务项目。与原来的补贴相比,收益对象增加了非企业法人的创业团队,有利于鼓励初创期项目团队借助科技资源推动项目发展。服务项目由原来单纯的大型仪器共享扩大到市级技术平台提供的合作研发、委托开发、研发设计、技术解决方案等技术服务,涵盖创新链条中更多的环节,对企业创新的支撑更加明显。


政策普惠

科技创新券是面向众多中小微科技企业乃至创业团队的普惠性政策,此次推出预计至少惠及1000家企业和团队。凡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即可获得,没有竞争性的评审环节,无需企业准备繁杂的申报材料和项目建议书,所以它是一项普惠性政策。

企业拿到科技创新券后,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服务机构和使用方向,无需在申请时即确定如何使用、在什么方面使用,完全是以企业的需求作为资金真正使用的导向;同时企业选择在哪家服务机构使用科技创新券,也完全取决于市场的竞争,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据悉,国外的科技创新券申请都是普惠制的,凡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申请即可获得,没有竞争性的评审环节。同时因预算总数有限,一般采用“先到先得、发完即止”的策略,在发放时就明确当年的总数并及时公开申请情况。此外,国外科技创新券都采用事前补贴方式,即企业使用科技创新券可以抵扣部分服务费用,相当于现金,由服务机构事后向政府申请兑现,事前补贴的主要优势在于对企业来说使用更方便,资金回笼更迅速,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用。但是施行事前补贴势必要求各服务单位修改现有财务制度,且事后补贴更容易和现有的大型仪器用户补贴衔接,故此次上海市科技创新券的试点仍采用后补贴形式。


解析:科技创新券该怎么用?

本文摘选自11月22日,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直播节目,其中重点解释了上海科技创新券的使用方法。内容有编辑。

问: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科委推出了“科技创新券”。请问,科技创新券该如何使用,创业团队是不是能申请得到?

陈杰:“科技创新券”其实是一种权益性的凭证,专门用于购买科研机构的创新服务。应该来讲,其实它的申请门槛是比较低的,凡是在注册并在本市纳税的一些中小微企业,以及一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还未注册的,但是已经经过一些科技孵化器的苗圃孵化团队都可以申请,上限是10万元。关于具体的申请步骤,我们有个详细的介绍,主要是登录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写。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团队,由你所在的苗圃帮你填写,并上传相关的附件材料就可以了。整个过程还是非常简单的,完全是无纸化的申请过程,5个工作日就能得到结果。应该来讲,上海市科委创新券的实施在全国是第一家,我们前两年就做了很多的探索,我们的创新券在上海包括江浙附近的区县进行了很有效的实施,现在我们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和展开,更多地是希望能充分调动社会上各方面的科技资源来为我们广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团队进行一些服务。


上海伟肯:“一个真正的科技资源商城,用过就忘不了”

上海伟肯希望申报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通过设备共享,一方面可以反哺平台,一方面也可以在牵翼网上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

前一阶段,我也到了一些众创空间,他们说对于这些创业团队来讲,虽然他们有非常好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仪器设备帮助他们实现这些好的想法,所以他们希望能更加快速更加便捷地获得科技创新资源的支撑。而实际上,上海整个科技资源的共享,从2003年起就开始实施了,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而且我们当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公共研发平台,整个大型仪器的共享量,全市政府财政购买的科技仪器装备,其中80%都在这个平台上共享,而且2007年上海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法规,就是大型仪器的共享法规,我觉得这样的一系列措施,不论是对我们信息资源的供给方面,还是对沟通方面、法律制度的保障方面,都为我们这些科技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支撑作用。

问:此外,申请上限10万元,这笔费用是财政资助还是市场提供?

陈杰:这实际上是财政性补贴,是为了更有效地激励财政购置大型仪器,同样也促进一些科学仪器的社会共享,因为整个的共享过程当中,提供相对低成本公共服务的,部门需要有一些财政性的补贴,以保障他们的运营。

上海伟肯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伟肯”)是生产防爆变频器及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专业厂商,产品主要对口国内外各大型煤矿,其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首屈一指。不久前,上海伟肯需要做产品超低温和超高温环境下的设备性能检测,通过牵翼网很快找到了相关专业机构,检测中使用科技创新劵还能享受政府检测费用补贴,感觉非常方便。公司生产副总刘扬勇表示:“牵翼网上的检测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都是通过政府平台审核上线的,在国内是最权威的,使用起来放心、可靠。”

通过研发平台和牵翼网,上海伟肯接触到了与企业经营发展相契合的大量科技资源和行业信息,一下子有了站在科技巨人肩膀上的感觉。作为科技创新券的首批使用企业之一,上海伟肯非常感谢上海市科委、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能够给一线生产企业提供这么“接地气”的科研优惠政策,对接了企业研发的方向,节省了研发资金。

上海伟肯首次了解并接触研发公共平台是在2012年的时候,当时公司检测产品的服务费用获得了研发平台的研发资金补助。从那以后,公司每年六、七月份固定与研发平台进行沟通,并享受科技补助政策。公司自申报项目以来,共获得上海市资金补助30多万元,这些资金更好地帮助了公司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降低了产品研发的成本,加快了研发的进程。同时,公司利用了公共服务检测平台的资源,产品的检测周期也大大缩短,近三年来,上海伟肯有近40种产品在上海检测中心获得产品认证。

在检测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产品的电气性能以及隔爆性能方面,研发平台以及检测中心专家给予了公司专业的指导,帮助解决了设计上的缺陷,使产品更加符合煤矿现场的工况。2012年,公司开始涉足机械加工领域,在产品的隔爆性能加工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通过研发平台的牵线搭桥,上海检验中心的专家上门对机械图纸和机械产品加工进行了设计梳理,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2014年,上海伟肯新上了排水自动化电控装置生产线,上海检验中心的专家又针对每一个产品就防爆性能、电气性能分别出具了整改的要求,不仅严格把关产品性能,还让一线的技术人员深刻了解产品的技术参数,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

2015年下半年,科技创新券在全市推广,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指定牵翼网作为创新券使用平台。科技创新券政策通过对仪器设施在线高端开放,促进科技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上海伟肯感觉这次科技创新券政策享受的对象范围更宽了,补贴的比例提高了,明显地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希望能更好地了解政策的内容,用好政策,共同促进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牵翼网的建设。

随着牵翼网的上线,上海伟肯能够通过网上信息随时了解行业产品的最新动态,掌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应用技术范围,对产品的开发更加得心应手。上海伟肯今年投资近2000万元人民币购置了全套的防爆变频器产品性能检测设备,也希望申报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通过设备共享,一方面可以反哺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牵翼网上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


张江药谷:发挥科技创新券功能,做好企业孵化的助推器

从7月开始药谷共通过科技创新券指定使用平台——牵翼网接单437单,服务金额达221425元。

“我们的主要功能就是搭建产学研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增强创新园区以及周边的科技资源整合力度,降低科技研发成本,特别是针性地对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度身定制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以加快整个园区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企业高效成长。”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军生一语中地指出了自身功能的完整链条,即“投贷孵学”四项并举,既整合科技资源,又完善金融政策和培训手段,让有所需求的企业享受到一站式的创新创业帮扶。

近年来,张江药谷平台公司累计引进生物医药企业330家,成功毕业迁出企业218家,促成中小企业获得融资1.6亿多元;在金融服务方面,吴军生表示,平台公司还通过各种途径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比如,通过举办风险投资洽谈会、投资相关讲座和政策咨询会,帮助创业企业获得社会风险投资;为孵化企业申请国家创新基金和浦东新区孵化器自主资金提供咨询等。在仪器设备共享方面,药谷平台的样品检测量一直位居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大型设备共享服务的首位。技术服务中心于2007年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已累计为700多家企业提供了超过30万项次的专业检测服务,位居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共享对外服务系统排名第一,连续8年获得上海市大型仪器设施共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度被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评为“最具影响力服务机构”。经估测,仅采购仪器成本一项,张江药谷平台公司就为园区企业节约成本超10亿元人民币。

今年下半年,上海在全市范围试点“科技创新券”新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上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步伐,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科技创新券是政府免费向中小微企业或创业团队发放,专门用于购买科研机构创新服务的权益凭证。吴军生表示:“我们药谷也希望借着科技券的春风进一步盘活科技创新资源,降低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创新的投入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活力,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共享与使用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同时,拥有设备、服务的机构也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盘活市场。”

这次上海试点发放科技创新券首次将测试检验、研发设计等各类研发服务纳入科技创新券发放范围,弥补了原先申请使用大型仪器才有资金补助的不足。这一政策涵盖了创新链条中更多的环节,对企业创新的支撑将更加明显。

这次科技创新券采用了后补贴方式,也是希望在不影响服务机构收费的情况下帮助迅速扩大服务量,这使得一段时间来,药谷的下单服务量大增。相关数据表明,从7月开始药谷共通过科技创新券指定使用平台——牵翼网接单437单,服务金额达221425元,其中核磁检测是下单最多的服务项目,可见科技券包括牵翼网这个第三方服务平台帮助整个平台取得了有效的市场推广效用,带动服务型企业提升服务意愿、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从而提升科技资源支撑创新的效能,活跃科技服务市场,促进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吴军生表示,药谷希望与研发平台及牵翼网一起推动闲置资源发挥最大利用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型科技企业,多思考多方合作,为科技服务电商化运作以及科创中心建设方面探索新的有效工作机制。

当前,青浦在自身转型发展之路上也早早地将目光锁定在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这一模式上。尤其是在2014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牵手张江青浦园后,在全面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建设上,将会以更快、更好、更准的服务手段来助力青浦在创新体系上的发展与建设。

华东理工:科技券促进产学研创新体系构建

作为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近年来在助推张江青浦园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加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据悉,张江青浦园区所在的区域面临着高校与科研院所短缺的现状,在面对企业谋求创新发展的转型之际,如何使园区内近400家企业保持后续长期发展?这成了青浦在面对未来科技发展之路上所必须跨过的一道坎。除使用科技创新券以外,通过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沟通与对接,研发平台推荐了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来助力青浦在产学研合作上的建设,进而期待双方的合作会促进更多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在了解张江青浦园区的企业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华理方面也在第一时间根据问题的相关性安排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对接与落实。比如,华理材料学院无机材料系副主任曾惠丹教授就园区内安硕公司所提出“铅笔制造技术”的需求给予了积极回应。据透露,华理材料学院拥有国家级专业实验示范中心,其科研仪器对于铅笔性能方面的检测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如顺序扫描X射线荧光光谱仪能对笔芯原料进行元素成分分析,硬度仪能检测笔芯硬度,等等。只要通过这一系列的科学检测,就能方便快捷地帮助该企业“对症下药”,加强了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张江青浦园区内的上海迪诺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碳纤维自行车制造”领域内的合作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齐会民教授签订了“专用于碳纤维自行车制造的快速成形环氧树脂成形工艺改善”的技术开发合同,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再如,华东理工大学的易建军教授为园区内的上海名邦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编制了“自动化包装线”建设方案且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华理积极参与张江青浦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设,以上两项皆成功获得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授牌。这一授牌仪式的动作,可视作青浦今后在创新体系方面的发展将背靠华理的知识与技术资源支撑从而取得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

 


积极响应政策红利 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步伐,在如何有效地突破“产学研”上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出优良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激发出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等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近期针对科研人员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让科研人员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拥抱市场。提高成果转化率,高校院所理所当然应走在前列,华理正是其中之一。

以往,科技成果历来被视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其使用、处置一直按照国资管理制度执行。如今通过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科技成果已完全放权,相关收益都不必向上审批,完全归单位所有,自主使用和处置。对华理来说,这自然是个好消息,因为该激励政策将会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014年,青浦园区建立了以袁渭康院士团队领衔的华理大学实践基地,招收了该校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37人。据华东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信息部张桂新主任介绍,面对2016年,华理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鼓励与提倡该校科研人员积极与张江青浦园区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尝试让该校科研师生在园区内创新创业。

下一个五年,青浦区将会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这三大主导产业上相继发力,相信在与华理的携手并进下,在共建重点领域人才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创新体系等方面势必会为张江青浦园区的建设与开发注入一股又一股动力。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