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中以创新智慧的碰撞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6-01-12 10:58:01.0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拓展发展新空间、共享发展新机遇,是各国家和地区实现创新发展、共赢发展的共同选择。2015年浦江创新论坛于10月27~28日在上海召开,以“全球创新网络  汇聚共同利益”为主题,共设全体大会、主宾国分论坛和9个专题分论坛。而从2012年浦江创新论坛创设主宾国和主宾省机制以来,论坛在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和区域创新合作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外交平台的功能日益凸显。


中以合作:共谋未来创新发展新篇章

在2015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中以双方专家普遍认为,中以两国具有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双方的创新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渠道不断丰富,并逐步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全方位合作的良好态势。未来,两国将以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创新合作的顶层设计,不断开创中以创新合作新模式。


取经以色列——小国大科技的创新密码

作为创新之国,以色列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排名全球第一,拥有全球密度最高的高科技公司和全球比例最高的人均博士保有量,人均高科技企业数量排名全球第三,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四,人均注册专利数量排名全球第五。在以色列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论坛上一些专家为我们进行了解读。

蔚然成风的创新文化成为创新最重要“土壤”。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阿维·哈森提到,在以色列,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知识前沿的文化已深入人心。科技创新作为政府支持的优先支持事项,使得以色列出口产品中50%以上都是创新成果。以色列驻华大使马腾介绍,建立创新支撑型经济已成为以色列全社会的责任,U盘、胶囊内窥镜等创新产品已使全球数十亿人的生活受益。以色列的创新排名由2002年的排名第十上升到去年的排名第五,特拉维夫创业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硅谷,排名全球第二。

重视教育、敢于冒险、拥抱失败是一种基因,也是一种荣光。在国土面积稀少、人口不足、自然资源匮乏、地缘政治复杂等形势下建国,映射出以色列人极富创业精神的国民文化。马腾表示,犹太人将教育视为成功的主要保障因素。与此同时,在以色列,知识是唯一的权威,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挑战权威、提出问题、百家争鸣”的教育。阿维·哈森、马腾举例,犹太人的传统是,母亲不会问孩子“你回答了教授几个问题,”而是会问“你有没有提出最好的问题。”这反映出以色列人将对现有回答不满意、不理所当然地接受现状、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作为促进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创新意味着冒险,以色列的创新文化以包容失败、欣赏失败为基石。以色列企业家、投资人罗恩·古拉以亲身经历介绍,失败是一种实验和过程,失败能带给人更多的洞察力,让人更有意愿再次取得成功来证明自己。

营造良好的环境是赢得创新创业优势的根本保障。以色列政府在注重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搭建科学家、创业者共同工作的平台,以鼓励新想法的产生。平安创新投资基金总经理张江通过对以色列企业的投资实践提出,发达的信息数据共享系统和政府的支持奖励对促进以色列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阿维·哈森提出,政府积极与社会资本一起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市场评估支持创业项目、“非公企业”管理政府基金等“自下而上”的结构进一步推动创新。

2015年浦江创新论坛现场


中以知识产权合作成为未来创新合作的重要领域

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作为良好创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使得中以知识产权的合作成为“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张景介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继续深化和拓展与知识产权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机构的友好合作,加强与以色列的合作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以色列专利局局长阿萨·科林认为,以色列专利局致力于提供最佳的服务给公众,从而创造有利的生态系统,并且成为其中活跃的参与者。阿萨·科林也介绍了以色列专利局在提供专利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如定期分享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优化审查机制、开展线上平台合作和展示、保证信息透明化等。


(文 祝侣,作者就职于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从工具到生态的新演进

在2015浦江创新论坛的科技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浦发银行共同发布了《中国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15)》,勾勒了当前我国整体科技金融生态情况。与会专家以“科技金融生态圈”为视角,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形成了一批引发思考的观点。


构建可持续发展科技金融生态的必要条件

当前,要抓住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改革等有利时机,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大力发展可持续的科技金融生态。

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对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有很多有益经验可借鉴。上海市银监局副巡视员金爱华提出,一是强化国家立法安排。美国、日本都对商业银行从事权益性投资业务做了例外的豁免制度安排,允许商业银行有限参与风险投资,支持科学技术创新。二是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成长期需要场外市场融资,成熟期主要以证券交易所场内融资为主。三是发展投贷联动的业务模式。在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和专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之外,通过投贷联动方式提供信贷资金,以及为股权基金提供过桥贷款。四是加强政府基金与信用担保体系。发达国家政府既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或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也注重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帮助商业银行分担风险。

抓住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机遇。当前,按照中央的要求,科技部正和有关方面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指出,未来将重点推进科技与金融三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一是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发挥财政各级投入的带动作用,扩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规模,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发展投贷联动的科技金融新模式。科技部与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一起选择适合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将及时总结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方开展普及科技金融创新的经验和模式。

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金融创新应以科技创新为本源,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源头之水的浇灌。打造科技金融生态,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副巡视员邓天佐认为,创新包括政府、金融、服务、模式、机制体制等方面,没有创新谈不上深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更谈不上科技金融创新。改革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政府要改革,要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要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其次要推动金融改革,政府要把市场这只手充分调动起来,这样科技金融生态才能建立起来。

构建良好的生态圈。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认为,只有生态圈不断形成、完善和健全,科技金融的发展才有后劲和支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党委副书记刘信义认为:中国的创新体系里面最缺少的就是金融服务的环节。一个真正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需要做到聚集、融合、有生命力,才能健康长远发展。一是要集聚,科技与金融界能够集聚在一起;二是要融合,科技与金融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三是要有生命力,能够长久地在一起合作。


科技金融生态的瓶颈制约问题

促进科技金融生态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金融界和企业共同努力,着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解决科技企业的增信问题。新三板的上市制度和做市商制度,可以有效为科技型企业实现增信。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机构业务部总监吴疆认为,新三板市场通过“虚实结合”帮助科技企业增信。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实际上是一个梳理和整理的结果,就存在增信;另一方面,通过做市商制度来进行增信。目前3800多家上市企业中有900家企业选择做市商的交易制度,券商买入这些公司股票是其直投部门经过对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后的决策,这为上市企业做了无形的增信。

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葛培建认为,现在市场上有两类企业难以获得融资:一类是处于起步阶段,虽有很好创意但尚未形成业务合同的科技型企业;另一类是平台型企业,没有固定资产和现金流,知识产权还在申报,银行贷款难以落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杨斌认为,科技型企业缺乏金融的头脑和知识去获取资金,以及如何善用资金。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认为,创投企业对超过5年的项目不愿意投入,而世界级创新常常需要5~10年后才能产生影响,政府要加大对这类创新的支持力度。
解决政府引导基金不足的问题。

上海的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与部分省市相比,规模还不够大。汉理资本创始合伙人钱学锋认为,中关村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了10亿-20亿元的政府引导母基金,上海应增加母基金的建立,孵化子基金,逐渐培育风险投资的生态圈。


(文 金爱民,作者就职于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